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北京全力铸造公交之城

2010-01-05

  2009年12月18日,北京交通迎来了一个不平凡的时刻,机动车突破了400万辆关口,达到4001426辆,驾驶员达567.9万人。从2003年8月4日的200万辆,到现在的400万辆,北京仅仅用了6年零4个月。而日本东京从200万辆跃升到400万辆却用了22年。机动车的这种压迫式增长,让北京没有任何喘息之机。但机动车总量翻一番的北京,交通拥堵并没有恶化,6年一路走来,北京交通采取了怎样的应对举措,实施了怎样的治理措施?让我们一同去追寻。


 6年增长200万辆,北京交通艰难破题


  进入21世纪,北京的机动车增长呈现迅猛之势。在庞大基数之上,机动车以年均10%的速度在增长,2009年更是出现井喷之式,净增机动车50万辆。2003年到2009年的6年间机动车增长200万辆。北京的机动车增长呈现加速度的态势,再加上北京现代化、城市化进程正好与机动车快速增长态势相叠加,进一步增加了应对困难。


  为了应对机动车的快速增长,2003年2月,北京市政府决定成立一个统管北京市交通的政府部门——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北京交通怎么办?作为全国第一个步入拥堵时代的大都市,北京如何“抉择”自己的交通运输模式?能否为建设一个宜居的新北京提供良好的交通支持,成为摆在北京交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据统计,小汽车的道路负荷是公共交通的5到6倍。在承担了相同出行量的情况下,小汽车却占去了道路资源的68.9%,而公交车只占10.2%。在能源的消耗上,公共交通也是一种绿色的出行方式。据有关资料统计,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地铁是小汽车的5%。如果全国私家车主有1%的人改乘城市公共交通,仅此一项,全国每年就能节约燃油8000万升。诸如东京、巴黎、伦敦等世界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已经达到了60%至80%,但北京2003年的公共交通承担的出行比例仅为28.2%,小汽车的出行比例却高达23%。


  因此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出行比例不仅是惠及百姓的一件好事,还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破解交通难题的重大举措。


 选择公共交通,就是选择城市的未来


  “虽然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从交通委成立之初,我们就在积极倡导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世界各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选择了公共交通就是选择了城市的未来。”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这样看待公共交通在一个城市当中的地位。


  2006年12月18日,北京交通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一页注定要成为北京交通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篇章之一。由市交通委、市发改委、市规划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联合制定的《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正式出台,确定了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对公共交通施行设施用地、投资安排、路权分配、财税扶持的“四优先”政策。


  2007年1月1日起,北京市就低统一市区地面公交普票票制票价,持卡乘车4折、2折优惠,与此同时,还决定采取新建道路同步设置公交专用道、建设公交港湾、实行公交优先信号等措施;2007年10月7日,备受市民关注的地铁5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与此同时,北京地铁实行2元票制的一票通、一网通,北京正式拉开了“地铁时代”的序幕;2008年的1月15日,当北京郊区人兴高采烈地踏上9字头公交车,发现他们也享受到了公交4折、2折的优惠。


  2008年3月新组建的交通运输部为北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支持。战略性定位、公益性定性、低票价、路权优先……一时间,北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诸项举措被称为“北京模式”,在全国各大城市顿时掀起一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热潮。

 从纸上到路上,公交优先落地生根


  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抉择,交通部门的巨大努力,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5年715亿元的巨额资金投入,“两定四优先”的巨大政策扶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大力推进,60万交通人的辛勤耕耘,老百姓的大声叫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给北京带来了什么?


  截至2009年年底,北京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1927万人次,比2003年年底增长了40%以上;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38.9%,比2003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超越了小汽车出行比例(34%);出色完成了奥运会和国庆60年庆典的交通保障任务;广大乘客排队上车、文明乘车的风气正在逐步形成。


  为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使市民出行更方便,北京市先后分11批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30条,延长部分公交线路运营时间,逐步建立起了以快线网为骨架、普线网为基础、支线网为补充的三级公共交通网络。


  为使市民出行更高效,近三年来,北京在市区80余条道路上划出公交专用道128公里。目前公交专用道里程已达258公里,建成开通了南中轴路、朝阳路、安立路等三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


  为使市民换乘更方便,真正实现乘坐公共交通的“零距离换乘”,北京市设立了三级公交换乘场站,建成动物园、六里桥、东直门、西客站南广场等四处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安定门、北官厅、大屯等35处二、三级换乘场站,实现了约100条线、40万人次的站内衔接换乘。


  为使市民乘坐更舒适,北京不断加大公交车更新力度。2003年至2008年,市区、市郊新增、更新新型环保公交车约2万辆,全部达到环保要求。


  北京地铁线路近两年先后开通运营了5号线、10号线、奥运支线、机场线、4号线等5条新线,新增运营里程114公里,全网达到228公里,初步形成网络化运营格局。1号线、2号线、13号线、八通线等线路先后14次缩短运营间隔;同时,对八通线、13号线实施了列车“四改六”扩编;对1号线、2号线更换“宽体”新车。通过一系列措施,北京地铁运力提高了30%至50%。


  “公共交通是降低社会成本,解决交通拥堵的最佳选择。北京将继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让更多的人主动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晓松说。228公里地铁运营里程,2.4万多辆地面公交运营车辆,公共交通1900多万人次的日客运量,“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561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宏伟蓝图,使“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在首都北京真正落地生根。


 公交出行比例将达45%,公交之城呼之欲出


  2015年,北京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达45%、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61公里、平均步行1000米即可到达轨道交通站点、建成13个综合客运枢纽、公交枢纽附近设置1000个左右自行车租赁点、组建5万辆规模的“绿色车队”……这是北京“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中“公交城市”的壮丽前景。北京将全力打造“公交城市”,以此破解机动车和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困局。


  按照《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年—2015年)》,到2015年,北京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达45%。高峰时段通勤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担比例达50%以上。中心城90%的乘客步行到最近车站距离将不超过500米,高峰时段主要干线候车时间将控制在3分钟至5分钟。


  “把城市搬到轨道上”,这是北京的宏伟计划。今年,在北京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地下,12条地铁同时建设,编织着一张环环紧扣的地下大动脉网络。未来数年,北京将争取每年至少通车一条线路,每两年建成100公里,预计至2015年共投入2080亿元。


  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多种方式换乘设施也将同步规划与建设,将建成13个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改造50个以上换乘中心站,并随轨道交通新线同步建设驻车换乘停车场。客流集中地区将增设自行车停车场,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枢纽附近设置1000个左右自行车租赁点,租赁规模达到5万辆以上。中关村西区等重点地区、重点大街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将建设一批步行、自行车交通示范街区。推动城市货运物流配送服务工程,实现传统道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组建5万辆规模的“绿色车队”,重点建设邻近六环路的10个货运场站,带动城乡物流配送业发展。


  到2015年,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561公里,构建起“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的骨架。中关村、金融街、北京西站、奥林匹克公园、商务中心区等繁华地区都将有多条地铁通过。昌平、顺义、门头沟、房山、通州、亦庄和大兴7个周边新城将各有一条轨道与市中心连接。市民在四环路内平均步行1000米即可到达地铁站,北京公共交通将达到现代化国际城市水准。届时,一座名副其实的公交城市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将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上一篇 :广东撤销所有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 下一篇 :湖北:投资300多亿元再建5条高等级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