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是时代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运输方式的跨越式发展,使交通运输瓶颈制约问题有所缓解,几种单一的交通运输方式基本上都居世界前列,为综合运输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截至201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9.1万公里,增加498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通车8358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公路通车总里程398万公里,增加1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约7.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1万公里,增加500公里,沿海港口深水泊位1774个,新增125个;民用运输机场通航175个,新增9个。
逐渐发达的综合运输体系有效缓解了交通运输瓶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到2010年底,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7位跃居世界第二;公路货运量由1980年的14亿吨、世界第六位跃居世界第一,达到240亿吨左右。
“如果各种运输手段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只能是空谈。而目前我国各种运输手段都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已经成为时代必然要求。”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说。
“适度超前”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要“适度超前”。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十二五”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发展的关键和攻坚时期,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供给能力、运输服务保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态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人员和物资流动不断加快。有关资料表明,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总量的要求是现在总量的两倍左右。
因此,必须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保持适度规模,坚持优化结构,加快形成综合运输网络,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此外,适度超前发展顺应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期待。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次数明显增加,出行范围逐步扩大,对出行的安全性、舒适性、快捷性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适度超前发展也是交通运输业性质的充分体现。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其先导性属性表明它能够促进和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促进和导向作用,其上下游产业涉及很多,理应支撑交通运输业适度超前发展。
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将初步形成
李盛霖介绍说,到2015年,基础设施网络更趋完善,结构更加合理;运输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按照高速公路网发展规划,我国正在全力以赴地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建设。新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预计“十二五”末基本建成。届时,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10万公里。
铁路方面,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快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
(摘自 新华社 齐中熙 林红梅 2011年0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