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公路科技发展的教科书 ——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科研历程追述
2009-10-10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从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到高速公路突破6万公里,不论是量上还是质上,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都发生了历史性飞跃。与之相伴而来的,是公路交通科技的日新月异。而在长达几十年的岁月里,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简称部公路院)也逐步成长为我国公路交通的技术创新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以其取得的诸多科技成果书写了一部我国公路交通科技发展的教科书,成为公路科技领域名副其实的“国家队”。
那么这支“国家队”是怎么炼成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进了部公路院。
从木桥泥路起步,60年攻关不懈
“部公路院的主要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60年的求索与奋斗,中国的公路交通事业从无路到有路,再到走得顺畅、便捷、舒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路科学研究事业也经历了‘创业’、‘创新’到‘创优’的发展过程,实现了历史性巨变。部公路院就是在这样的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最初部公路院的研究主要是适应公路事业发展的需要,要建设什么样的路桥我们就相应地去研究相关技术。现在公路科学研究事业则是用适度超前的公路科技技术引领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部公路院院长周伟告诉记者。
国务院参事、部公路院原副院长张元方则向记者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和交通科技研究面临的现状:“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那个时候公路里程极少,相对来说对建设的技术要求也不高,多数道路为泥结碎石路面。由于建造成本低,技术含量低,主要依靠人力和一些基本的机械就可以建造,因此它在当时我国主要的道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这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当时的科研实力有关,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国群众的出行需求。但是,这种路面也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怕下雨,一旦下雨,粘结碎石的粘土就会变成泥浆,因此,这种路就要求路面养护及时跟上。”
除了路面,当时我国修建的桥梁多为木结构,混凝土的都很少。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些木结构的桥梁已多数被现代各种先进结构的桥梁取代。
新中国的公路科技发展就是从这些木桥泥路起步的,部公路院科研工作的起点也是这里。“虽然起点很低,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稳定的社会形势和公路交通发展的前景,让老一辈从事公路交通科技的人鼓足了干劲,刻苦攻关,为社会主义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周伟说。
上世纪60年代,在部公路院的主持下,我国完成了渣油路面、钻孔灌注桩桥、双曲拱桥三项创新技术,为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改善路网状况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世纪70年代,部公路院参加完成的冻土课题,初步解决了青藏公路修筑中最关键的多年冻土、岛状冻土地区沥青路面修筑技术问题。
上世纪80年代,部公路院主持完成的《关于车辆购置附加费的建议》被国务院采纳,我国公路建设从此有了固定的资金渠道。天津疏港公路关键技术研究奠定了交通信息化的基础。
上世纪80年代,部公路院主持完成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抗滑表层成套技术、京津塘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成套技术,创新开发的多碎石沥青混凝土SAC研究,以及上世纪90年代主持完成的SMA技术研究、水泥混凝土滑模施工技术、乳化沥青稀浆封层、道路通行能力研究等,为形成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成套技术作出了贡献。
进入新世纪以后,部公路院又紧密结合公路交通建设、运输生产以及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在率先启动我国公路运营管理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超前开发了智能运输系统(ITS)技术和物流技术,承担了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尤其是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
公路养护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为大规模的公路养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推进了公路信息化的进程;公路桥梁检测评定与加固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为公路桥梁养护改造和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状况分析及能源标准体系建设研究等为节能减排提供了技术依据;废旧轮胎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混凝土再生利用及温拌沥青技术为公路建养提供了集约型发展的技术支撑。以部公路院为技术支撑单位开展的安保工程在全国得到应用。
力争实现“为部服务上水平,科学研究上档次,产业开发上台阶”
60年来,部公路院承担了国家与部的多项科研任务,取得了一大批对我国交通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为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科研开发年产值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20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9亿元。据不完全统计,60年来,部公路院共完成科研成果1262项,其中国家项目89项;共计获国家与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28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2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8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1项、四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29项、二等奖84项、三等奖135项、四等奖7项;主持、参与完成标准规范项目1000余项。部公路院发展壮大的历史,是一部改革创新的奋斗史。
“过去部公路院取得的1200多项成果和320多个奖项,有力地证明了我们是公路交通科技领域的‘国家队’,但是作为‘国家队’,我们不能为过去的成绩沾沾自喜。如今,建设国际一流公路交通科研院是部公路院的发展目标和不懈追求,‘一个中心、两个理念、三个战略、五个重点’是部公路院的总体发展思路。当前,我们可以把这个要求与目标概括为‘三个上’,这就是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到‘十一五’末,力争实现‘为部服务上水平,科学研究上档次,产业开发上台阶’。”谈及部公路院未来的发展,周伟表示。
按照部公路院制定的发展思路,“为部服务上水平”,就是要站在全行业的高度,为部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和有力保障,围绕前瞻性和全局性来不断提高为部服务的水平与效率,当前提升的重点是如何把技术创新成果进一步转化为解决行业热点、难点问题的政策建议和技术方案,为部党组决策当好参谋和智囊。
而“科学研究上档次”,其标志是国家级的项目、国家级的成果、国家级的平台和国家级的人才。具体目标为:到“十一五”末,纵向科研合同额达到1亿元,取得两三项国家二级以上科技奖,强力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工程中心建设和申报,力争取得突破。在此基础上,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产生1名到3名院士。
“产业开发上台阶”则是要体现出科技型企业的优势,在规模、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方面有新的突破。到“十一五”末达到横向经营合同额9亿元,经济效益和经济贡献率显著提高,成果转化和产业开发卓有成效,全院合同额和经营收入达到双10亿的目标。
“当前的主要问题在于提高执行力,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崇尚科学的献身精神和诚信友爱的团队精神,并使之成为部公路院的核心理念和共同愿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三种精神’的感召下,部公路院这个历经半个世纪风雨的公路交通科研‘国家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将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协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周伟说。□本报记者 滕学蓓 特约记者 王丽霞 文/图
□相关链接
部公路院科研体系解读
当前,部公路院的科研体系由10个研究中心和4个部重点实验室构成。10个研究中心包括交通公路工程研究中心、桥梁技术研究中心、公路交通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汽车运输技术研究中心、公路交通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公路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交通智能运输系统(ITS)工程研究中心、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公路养护管理研究中心和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中心。其中,ITS工程研究中心已是国家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部行业重点实验室包括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公路交通安全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旧桥检测与加固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及智能交通关键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检测服务体系由9个检测中心组成。其中,2个国家级中心为国家道路及桥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交通安全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7个部级检测中心分别是部公路工程检测中心、部交通工程监理检测中心、部汽车运输行业综合能源利用监测中心、部运输节能技术服务中心、部汽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部汽车保修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部汽车挂车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9个检测中心构成部公路院检测服务体系。
Copyright © 2012-2013 www.riohtc.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东路15号旷怡大厦12层 电话:010-82010700 传真:010-62370155 京ICP备10030021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512号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东路15号旷怡大厦12层
电话:010-82010700 传真:010-62370155
Copyright © 2012-2013 www.riohtc.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30021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