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与国际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事业向交通科技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交通科技也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而发展。”
1946年出生的张元方,教授级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公路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长期从事道路交通专业工作。在他眼里,道路科技和道路运输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2006年,他被聘任国务院参事。并且是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交通科技伴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而发展
据张元方介绍,随着经济实力与发展需求对公路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公路技术难度也不断增加。在道路修筑方面,从等外路到等级路,从低等级路面到高等级路面,从普通公路到高速公路,交通科技则不断提供着技术支撑。其中包括泥结碎石路面、渣油路面、沥青路面、半刚性沥青路面、柔性路面以及中小型机具条件与大型机械条件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在桥梁建设方面,从临时性桥梁到永久性桥梁,从中小跨径桥梁到大跨径桥梁,与水网地区到穿越山岭、跨越海峡区的超长、特大跨径桥梁,交通科技适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其中包括双曲拱桥、钻孔灌注桩、工形梁微弯版、预应力连续梁、T形刚构、斜拉桥、悬索桥、钢管拱以及钢桥技术。在岩土工程方面,随着公路向山岭与特殊地质地区的延伸,交通科技提供了包括冻土地区、盐渍土地区、黄土地区、溶岩地区路基修筑技术;提供了单洞隧道、近体双洞隧道以及宽体隧道的修筑技术。在工程机械与检测设备方面,随着对施工质量与效率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沥青、水泥混凝土拌和、摊铺、碾压方面研发出不同生产规模、自动化程度高、施工效率快的系列化设备;研发出了现场检测、使用状况参数无损与高效检测装备。正是这些技术与装备,支撑了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张元方说,在我国公路网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以安全、畅通为中心的公路运营技术提上了议事日程,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近10万人由于拥堵带来的对时间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受到了公众的关注,交通科技又及时跟上提供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收费监控技术,研究了公路交通安全设计与评价技术,智能交通发展战略以及电子联网收费技术,形成了我国公路运营技术的框架体系,促进我国公路运营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公路运输是在国民经济中直接发挥作用,是公路交通作用在经济发展中的体现,涉及车辆、站场、运输等多个环节,在工业化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今天,科技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张元方介绍说,在车辆方面,从卡车到轿车,从解放牌汽车到箱式车,从中低档大客车到高档大客车,从发动机到替代燃料;在站场方面,从单一运输方式站场到综合运输体系枢纽,从站场的土建设计到功能设计;在运输组织上,从单车运输到集装箱、甩挂运输,从单一的运输到进入产品生产链的物流技术;交通科技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产品开发、工程设计、节能减排、运输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据张元方介绍,随着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的推进,软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初国道网规划,80年代中车购费方案的提出与批准,90年代初海南燃油税的试行,90年代中“三主一支持”新世纪初国家高速公路网、农村公路网的规划,均在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中有着推动性和开创性的影响。
公路交通科技引领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
“公路交通科技不仅服务于公路交通事业,而且一旦突破将成为公路交通事业的助推器,并引领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
张元方回忆说,勘察技术方面,在国家“七五”攻关“公路路线与桥梁设计计算机辅助系统开发”的基础上,在“九五”期间又对航测、遥感CAD、集成系统进行了攻关,将卫星定位、地质遥感与三维路线和结构物设计多项技术集成,提高了勘察设计的速度、精度以及优选的广度,在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促进我国公路勘察设计技术登上新的台阶。
公路技术方面,在国家“七五”国家攻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重交通道路沥青和抗滑表层研究的基础上,又通过“八五”攻关道路沥青、沥青混合料研究及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研究”,从结构、材料、工艺、装备4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突破,开创了我国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的新局面。
在“七五”期间,针对虎门大桥建设,交通部与广东省交通厅结合虎门大桥主跨888米悬索桥与270米T形刚构建设的要求组织了技术攻关,形成了我国大跨径桥梁建设成套技术的雏形,并通过江阴大桥、南京二桥、三桥、润扬大桥、上海、南埔与黄埔大桥、杭州湾大桥等多座跨江越海大桥的建设,在锚碇、高塔、索缆、箱梁、沉井等建设技术,特别是在抗风、抗震、防潮汐防碰撞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引领着我国桥梁工程建设,使我国桥梁建造技术创出新水平,跻身于世界桥梁先进技术行列。
在养护管理与工程技术领域,张元方介绍说,在“七五”国家攻关“干线公路路面评价养护系统技术开发”和交通部重大项目“桥梁养护管理系统开发”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路面弯沉、平整度、抗滑系数测定的硬件设备与具有数据分析与评价、养护对策选择、投资效益分析、养护计划制定功能的软件系统,成为我国养护管理技术的新亮点,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养护工程技术方面也有新突破,沥青与水泥路面的再生技术、微表处与温拌技术、橡胶沥青技术、桥梁无损检测技术、维修加固技术,不仅满足了养护工程的需要,而且展示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些技术正在生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道路安全领域,在“七五”国家攻关“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我国的安保工程,形成了以标志标线、防撞护栏为核心的交通安全设施技术,在引进国外先进理念与技术的基础上,又针对我国公路安全设计的理念、评价方法开展了研究,尤其是我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的建立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近期结合西部项目在平交道口、隧道口、长下坡路段、雾区等事故多发路段,对标志与护栏防护设施,数据库与评价方法管理技术进行了开发,使我国道路安全技术有了新进展,并在我国的安保工程中得到应用,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支撑技术。
“这五大技术为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腾飞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张元方感慨地说,交通科技为公路交通行业的结构调整、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巨大支撑与引领作用。
中国交通报记者 滕学蓓 特约记者 王丽霞